稳就业政策措施如何优化调整?


【大科公考导语】中央政治局1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这在会议通稿中民生领域中放在首要位置,也可以看出,就业工作是当前民生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部署了哪些稳就业举措?将从哪些方面促进各类人群就业创业?

一、知背景


4月26日,《通知》对外发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布?可以说就业艰难的时刻是在疫情期间,疫情放开后几个月后发布,这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政策逻辑?


根据1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在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的有力支撑下,就业形势逐步恢复,保持总体稳定。但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就业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就业岗位来自何方?无外乎几个层次:解决大量农民工就业的基建、基础制造业、基础服务业领域;解决高校毕业生的中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民营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解决重点群体安置就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解决灵活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个体工商户。


但是当前面临的新困难具体表现在:从农民工就业来看,基建边际效应递减(疫情期间已经往前透支了),也就是说基建工地数量是要减少的,同时房地产工地整体也将是压缩的,也不可能像以往能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了,农民工就业面临着持续承压。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为严峻的。前段时间调查数据显示,16-24岁失业率达到了19%以上。这是因为优质岗位提供的数量是有限的,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就业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是有落差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恢复过元气来,不可能一下子新增那么多就业岗位。企事业单位解决就业的毕竟是很少数的。同时,当前创业环境也是九死一生,创业是比较困难的,依靠创业带动就业也是不能撑起稳就业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局会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前面来讲的原因。从重点群体安置就业来看,体制内转业倒是没影响,就是那些困难就业群众,需要提供一些基础的公益性岗位,如果没有合适的公益性岗位,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打零工、搞个体等。如果缺乏就业能力,不得已还需要一定的兜底帮扶。


总之,1季度经济是在恢复性增长,就业形势也在出现积极的因素。就像大病刚愈的人,不可能像之前生龙活虎,一下子就复原了往日的生气。但值得乐观的是,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业情况就是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稳定器”,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顺势而为,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业岗位的逐渐增加,顺势推出一揽子举措。这一揽子举措,不同于疫情之间迫不得已的形势,这一揽子举措是应对经济恢复、重回正轨的举措。此次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既是贯彻中央关于稳就业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形势稳定就业大局的现实需要。


二、深解读


《通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一)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这一部分主要是围绕对企业的稳岗、扩岗的系列支持政策。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政策支持(梳理重点企业清单、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建立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运用“直补快办”等模式,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等);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除此之外,还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


企业是支撑发展的力量载体,也是吸纳就业的源头活水,不同类型的企业是吸纳不同类别就业群体的大蓄水池。《通知》打出“降、贷、返、补、提”等政策“组合拳”,倾斜支持吸纳就业多的行业企业,更好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


降,就是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助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更多吸纳就业,预计年均减负约1800亿元。


贷,就是用好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对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小微企业,可发放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返,就是继续对不裁员和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返还,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3年底。


补,就是加大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提,就是支持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对企业新录用符合条件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到2023年底。


(二)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引导基层就业。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实施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国家非常重视青年就业。这涉及到一个社会稳定性的问题。


《通知》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着力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激励企业吸纳。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将延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政策对象由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扩展到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享受主体由中小微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同时,将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二是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稳定“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工作。


三是稳定公共岗位,积极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存量,加大补员力度,稳定招录、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合理确定招录、招聘时间。


四是促进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创业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免除反担保的要求;对灵活就业毕业生,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措施,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


五是扩大见习规模,实施2023年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开发一批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岗位,推出一批示范性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给予见习补贴,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三)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及时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援助范围。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优先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规定向困难群众足额发放物价补贴。


《通知》专门强调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保障基本生活,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具体来看,可以概括为“四个注重”——


注重识别。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及时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援助范围。


注重服务。坚持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日常援助方面,落实“一人一档一策”帮扶措施,优先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实施个性化帮扶和跟踪帮扶。集中援助方面,在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专场招聘、定向推送就业岗位,全力帮扶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注重政策扶持。运用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支持困难人员自主创业;运用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保障水平。


注重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切实保障困难人员基本生活。


总地来说,《通知》立足外部环境变化和就业形势需要,兼顾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聚焦就业领域重点和难点,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打出今年稳就业政策“组合拳”。


扩——多方位扩大就业容量。聚焦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企业扩岗支持,加强政策激励,提振市场信心,培育就业新增长点。


促——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聚焦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的情况,千方百计稳住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努力稳住毕业生就业水平。


兜——多层次兜牢民生底线。聚焦困难群体求职就业面临的问题,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援助、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扎紧扎牢民生安全网。

2023安徽遴选线上课程5月18日正式开讲【周良金】教授给大家系统梳理精讲2023安徽遴选政策理论 免费试听链接:https://ke.qq.com/course/6021993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