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考点12:全面从严治党,看习近平十大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判断,提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到2017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四年来,习近平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中国反腐深入人心的“广告”。

  “‘老虎’、‘苍蝇’一起打”,突出的就是惩治。四年来,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靠的就是反腐的高压态势。

  而“一起”二字也不可忽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反腐斗争“得到人民群众称赞,党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原因就是我们坚持真打、严打,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2.“尊崇党章”

  担任总书记第二天,习近平就发表了《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的重要文章。四年来,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部署中,尊崇党章、贯彻党章、捍卫党章的特点一再突出。

  这是因为从严治党的本质就是让全体党员按规矩办事,而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的总规矩。

  四年来,中央治党管党的一系列举措,从本质上说都是对党章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巩固和维护。一部部党内法规,各项具体规定无一不是对党章相关规定的细化、具体化。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仍将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一条主线。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坚持制度治党就是“取法于上”。

  习近平曾用12个字阐释全面从严治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这就要求必须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给权力扎笼子,关键是要扎紧扎密,“牛栏关猫”是不行的。习近平的一句话是研究制定党内制度的重要标准,“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

  认真梳理四年来制定、修订的50多部党内法规,不难发现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说是贯通工作上下左右。制度的笼子不但扎紧扎密,而且加固上锁。

  4.“以上率下”

  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而要重点发力,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这个切入点就是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起,习近平对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一再提出高要求。四年来,“八项规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两次民主生活会是什么标准,全党有目共睹。

  习近平对中央政治局同志说,“全党看这里的信号,全党以这里为标尺”。坚持以上率下就是要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传导压力,才能做出成效。

  同时,“以上率下”也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

  5.“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习近平的这句话让“政治生态”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

  政治生态事关从政环境,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在恶劣的从政环境中,不良作风就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甚至会让党员干部“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了。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判断,可以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取得重要成果。

  然而,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虽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继续巩固和扩大成果仍是一个重大课题。

  6.“把纪律挺在前面”

  习近平反复讲过“温水煮青蛙”的教训。一些干部一夜之间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导致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就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睁一眼闭一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歪风。

  习近平经常说要将问题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前面,经常扯袖子、咬耳朵,红红脸、出出汗,目的就是避免“温水煮青蛙”。

  全面从严治党绝不只是调查、双开、送司法,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扯袖子、咬耳朵,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照镜子、正衣冠”,防微杜渐,才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今后监督执纪的方向就应是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的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7.“回头看”

  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的历次讲话,巡视工作都是部署的重点。要让巡视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习近平对巡视工作寄予厚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连续“加码”。2016年中央第九轮巡视中,4个省是“回头看”,格外引人注目,群众称之为“杀回马枪”。黄兴国、王珉、苏宏章、杨鲁豫等省部级干部都是在“回马枪”中被调查,打破了少数人“侥幸过关”的心态。这可说是巡视威慑力的又一次升级,是巡视工作放出的又一个“大招”。

  习近平对专项巡视工作提出更专、更活、更准的要求。这3个“更”,合在一起等于“更严”,而“回头看”,就是这个“严”字的重要举措。

  8.“家风”

  中纪委曝光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不少是“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 “一人当官全家涉腐”。领导干部家风败坏,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更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重点强调了家风问题,既引用了古人的名言,又讲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榜样,可谓语重心长。以问题为导向,既告诫领导干部“不要护犊子”,又警醒干部子弟,不要以为“谁都奈何不了了”。

  尤其是针对“衙内”们,习近平严肃地说,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做给老百姓看。

  9.严防“灯下黑”

  “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历次中纪委全会,习近平都会将纪委自身的建设单列一块来重点强调。严防“灯下黑”应是“全面”、“全覆盖”的题中之意。

  近日,中纪委“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热播,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多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引起全社会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000人次,组织处理2100余人,处分7500人。这些数据印证着谁来监督纪委命题的必要性,也显示了中央纪委不回避问题、坚决“清理门户”的决心。

  10.“永远在路上”

  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去年底,中办发文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完善。

  文件中“党风廉洁建设”这一提法也十分醒目,与我们熟悉的“党风廉政建设”相比,“廉洁”显然外延更大,不再限于党政系统。可以预见,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必将实现。

  习近平反复告诫,“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更要牢记这句话,把治党管党的工作不断抓常、抓细、抓长。

热点考点13:习近平给党员干部补精神之

2017年,习近平多次出席对中国革命历史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并作了重要讲话。纵观这些讲话,理想信念是核心内容。《2016,2017习近平给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的良苦用心。

习近平曾动情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2016年,习近平在多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缅怀先辈、重温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强调立党“初心”。其深意,就是要用历史“好的营养剂”,为广大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

为啥要“补钙”?

  习近平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目的很明确,“补钙”是因为部分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剑锋所指的,是由此带来的种种“软骨病”。

  改革进入深水区,多元思想交流碰撞,诱惑与挑战花样翻新,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下滑乃至崩塌。十八大以来,200多名中管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审查,100多万人因违纪违规受到组织处理,约20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

  这些党员干部被查处,究其根本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软骨病”导致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后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理想信念动摇是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危险的滑坡。”习近平的谆谆之言,直指问题核心。

  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因此,必须拧紧思想信念的“总开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重拳反腐到准则、条例等党内规章的颁布,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抓铁有痕的具体措施,每一项都意在固本培元,为理想信念“加油” 补什么样的“钙”?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那么,党员干部要从革命传统中学习什么?也就是说,应该补什么样的“钙”?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习近平说。

  远大理想往往是朴素且明确的,而通往理想的道路并非坦途。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必须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也是孙中山精神的涵意。

  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凝练成五个方面: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要学习孙中山的“四种精神”,“我们对孙中山先生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今天,我们早已实现孙中山的宏大构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目标,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提出了的“进京赶考”的命题。“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习近平对成绩的认识十分清醒。

  长征永远在路上,“赶考”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也永远在路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竭的精神之“钙”。

  “钙”从哪里来?

  党能战斗,能胜利,是因为“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深深植根于党的灵魂。建党9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历史。没有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党就不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人民,是取之不尽的“钙”之源、精神力量之源。

  在十八大以来的多次讲话中,习近平始终高度评价人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百余次。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了一个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如今,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执政67年的中国共产党,早已不再是创始之初那个力量单薄的小党。但党的命运永远系在人民身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有“把被子剪给百姓”的政治觉悟。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说,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落脚点。

  一切为了人民,力量源于人民,这是辩证法,也是党的历史、革命的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的真理。

 “补钙”。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