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要闻
1.领导人同意大利总统分别向“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致贺信
7月10日,国家主席领导人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向“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开幕式致贺信。
领导人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这次“古罗马文明展”将以多姿多彩的珍贵文物展示意大利文化的深厚底蕴。希望“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以此为契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为中意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领导人强调,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塔雷拉在贺信中表示,文化合作是意中友谊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意大利在中国举办“古罗马文明展”和系列意中文旅年活动,充分证明两国关系根基深厚。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寻求公平持久的解决方案。相信意中将不断深化双边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当日在北京开幕。
2.【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领导人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
今年1—5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4349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新增装机的82.1%,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的主体。可就在十年前,当时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只有2.7%,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支撑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问题。
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亲自指导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领域一系列重磅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规划体系。与此同时,深入推进电力、油气体制改革,特别是积极培育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能源科技创新15个重点方向。
十年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其中,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7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
十年间,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水电领域具备全球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10兆瓦海上风机开始批量生产。
十年间,可再生能源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仅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相当于7.5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达20.7亿吨、40万吨与45万吨。
2022年1月,领导人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当下的中国,从沙漠戈壁到蔚蓝大海,从世界屋脊到广袤平原,可再生能源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在金沙江上,世界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突破300亿千瓦时,不断提升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在浙江温岭,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已投入运行。我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也已拉开大幕,目前批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超过9500万千瓦。“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3.总理在福建考察
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福建福州、泉州考察。他强调,要以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稳经济大盘政策,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总理听取了福建稳就业汇报。在考察博思创业园时,他叮嘱地方政府拿出资金,帮助降低孵化企业场地租金等费用。总理勉励创客们说,爱拼才会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激发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创业创新热情,靠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
在台资企业六和机械公司,总理鼓励他们靠创新、靠质量赢得更大市场。在与一些台资企业负责人交谈时,总理说,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我们欢迎你们来大陆投资兴业,依法保护合法权益。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对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同等对待。希望你们与大陆企业合作共赢。
总理听取了福建对外开放情况汇报。他来到晋江国际陆港考察,强调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前沿、中国经济的龙头,要把龙头昂起来。港口是开放的重要窗口、进出口的重要支撑,我国工业增加值的70%离不开进口。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把窗口敞开擦亮。要严格落实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港口集疏运水平,避免货物积压滞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要畅通交通主干道和微循环,保障经济顺畅运行和民生物资供应。
在安踏集团考察时,总理鼓励企业继续拓展消费潜力巨大的大众市场。他说,你们公司叫安踏,办企业、做事情就是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民营企业,吸纳了30多万人就业。总理说,不少民营企业已发展成大企业,与大量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密切协作。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形成互促共进发展格局,这样中国经济更有韧性和活力。要一视同仁支持国企、民企、外企纾困和发展。市场主体在,青山就在,经济发展就有未来。
总理充分肯定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在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4.我国新建建筑“绿色化”已超90%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住房城乡建设部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亿平方米。
在深圳,绿色建筑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密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从7月1日开始,深圳新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要百分之百实现“绿色化”,目前已有1500多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像这栋全球“光储直柔”建筑就能将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实现柔性使用,运行一年来,已经实现节电超10万度。
目前,借助“光储直柔”“浅层地热能”等先进技术,绿色建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已经全部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与此同时,全国有约4000个产品获得绿色建材评价认证证书,逐渐实现规模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更是日益普及。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25%,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累计达到24亿平方米。
5.中国标准走出去 打造“一带一路”标志工程
本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今年以来,一大批以中国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加速推进,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
东南亚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本月初开始铺轨,全线总重3.8万吨的钢轨均采用中国标准定制生产。作为中国与印尼“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是我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按照中国铁路I级标准设计建造、两国共同运营的中老铁路,在开通7个月后完成万象南站换装,货运线路直达泰国,打通了泛亚铁路网的中线通道。
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由我国主持,中、法、德、日等10余国专家历时4年编制的《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标准近日由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这是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的首部国际标准。
今年以来,“中国标准走出去”加速在海外落地,在电力工程、交通运输、通信建设、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表现突出,不仅提升了项目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体系,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新统计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中国标准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
6.黑龙江:垦地合作种出好粮食
北大荒农垦集团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积极探索、实践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垦地合作共建农业生产模式从黑龙江推广到全国各地。
眼下正是黑龙江农业夏管时节,在齐齐哈尔依安县一处有机转换农田,两台智能除草机正加紧作业,不到4个小时,300亩耕地松土除草一次完成。
去年开始,依安县对6.4万亩黑土地进行有机转换,这样大面积有机转换普通农户难以完成。为此,依安县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北大荒以农技输出方式托管土地,从备耕起垄到种子选择、播种时机,再到施有机肥,耕种管收全程指导,以高标准种植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带动当地农业生产从散户种植向规模性现代化种植转变。
依托雄厚的农业技术实力,北大荒集团还积极把这种垦地合作共建模式向省外推广。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依托北大荒集团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夏播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数字化可追溯,让农户种地更简单,农田产量更高、质量更优。
今年,北大荒农垦集团计划在黑龙江省内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200万亩、省外3000万亩,增加粮食总产30亿斤。
二:国外要闻
1.俄称继续打击乌军事目标 乌称在多个方向击退俄进攻
俄罗斯国防部9日称,俄军在尼古拉耶夫、哈尔科夫等地打击了乌军部队和外国雇佣军据点,摧毁一处存有美国供应的M777榴弹炮的据点。
乌方称,乌军当天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地区的斯拉维扬斯克以及谢韦尔斯克方向击退了俄军的进攻。
2.美国原住民控诉美寄宿学校黑历史
多名曾在美国政府开办或支持的原住民寄宿学校就读的幸存者9日在俄克拉荷马州阿纳达科的一个调查会议上作证,讲述他们当年在这些学校里的悲惨遭遇。来自美国多州、多个部落的原住民寄宿学校幸存者表示,美国政府利用这些寄宿学校对原住民儿童进行虐待和文化灭绝,他们遭到了鞭打、性侵犯、强迫理发、禁止讲母语等一系列身体和精神虐待。
现年84岁的原住民长老唐纳德·尼科尼回忆说,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他在寄宿学校停留的12年是地狱般的经历。
美国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历史学家普雷斯顿·麦克布赖德估计,寄宿学校死亡总人数可能高达4万。
三:地方要闻
1.安徽: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超55万户
记者日前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前6个月,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5.97万户,同比增长4.17%;截至6月底,我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89.83万户,同比增长11.17%,双双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据了解,我省企业开办营商环境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实有市场主体数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构建优质高效、便捷透明、安全可靠的新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集成化“一网办理”,1个环节、1套材料、1个工作日办结;探索企业开办全流程无纸化、标准化、颗粒化和智能化办理,依托互联网和自助终端设备,为申请人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2.江西: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全域全境全面治理
记者7月4日从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获悉,6月27日,我省出台《关于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全域全境全面治理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省设区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所有设区市PM2.5浓度稳定在二级标准内。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4.8微克/立方米以内,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2%。
根据《意见》,我省开展全域治理,提高涉气行业污染治理水平。持续优化结构推动源头减排,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力争“十四五”时期全省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提升至15%;有序推动涉气行业深度治理,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确保2024年完成列入计划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涉气行业绩效分级,把全省34个重点涉气行业按照绩效分级工作标准进行不同等级划分,争取2023年上半年完成轮绩效分级工作;加强涉气重点园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集聚区编制“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工作方案;持续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到2025年,全省设区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治理自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开展全境治理,促进全省空气质量持续巩固改善。完善大气监测网络,推动《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实施,统筹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排放治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需求,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体系,南昌、九江在2022年底前完成交通污染专项监测网络建设,到2023年,11个设区市完成挥发性有机物补充监测网络建设。我省积极推动与周边省份联防联控工作开展,力争2022年底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各设区市加强对辖区内各县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污染时段实现重点县区与主城区联防联控,加强与周边设区市、县区沟通,在全省统一指导下,实现跨区域联动。
开展全面治理,完善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协同作战体系。在完善污染防控机制基础上,全面启动县级大气污染防治作战指挥部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前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大气污染防治作战指挥体系。
3.广东:上半年完成水利年度投资456.9亿元
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开足马力,奋力跑出建设“加速度”。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水利项目已开工2695个,开工率为67.3%。今年上半年,广东已落实水利投资663.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7.6%;已完成水利年度投资456.9亿元,占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目标的57.1%。
省水利厅介绍,今年上半年,我省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有序有力,水利建设投资效能加速释放,为实现稳增长目标作出重要贡献。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水利重大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由省领导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等部门及工程沿线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同志为成员,按季度召开全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稳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重大项目推进专题工作会议,统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全省各地也相应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省市县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水利建设的工作合力。
2021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谋划提出“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随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相继出台《广东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等一系列规划,细化提出了95项、总投资8201亿元的水利建设项目,明确“十四五”期间水利投资要完成4050亿元,是“十三五”投资完成规模的2.2倍。全省已储备近千亿元的水利投资项目,为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水利厅表示,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将继续锁定目标稳投资、促增长,力争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要发挥重大水利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加快新开工一批成熟水利项目,力争早开、多开。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力度,按照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及早谋划未来几年的水利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接下来,水利相关部门将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梳理本地区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分类提出项目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实施清单管理,实行专人盯办,确保8月底前年度计划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9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四:历史上的今天
1.郑和始下西洋
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打下云南,把刚满10岁的三宝掳进军中,后来又送给燕天朱棣,于是三宝就成了燕王府的一个小宦官。
三宝聪明好学,有智谋韬略,又懂兵法,在“靖难”中立了不少战功。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奖赏“靖难”功臣的时候,晋升三宝为内官监太监(内官监太监是宦官中高的官职)。
过去说“马不能登殿”,明成祖亲自写了一个大大的“郑”字赐给三宝,让他以郑为姓,从此,便叫郑和了。
有,明成祖问大臣袁忠彻:“我想让三宝率领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你看怎么样?”那时候,把现在苏门答腊以西的整个印度洋都叫“西洋”。就当时的航海技术说来,西洋是海陆险远的地方。袁忠彻想了想,说:“无论从相貌还是才能,三宝在宦官中都是没说的,完全可以胜任。”
郑和是回族,远祖从西域来到中国,祖父和父亲都曾有过航海的经验,郑和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懂得了一些进行海外贸易的知识。所以,郑和确实是完成明成祖联络各国、发展海外贸易的好人选。郑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别使命,经过充分准备,各方面都就绪之后,选定吉日,启程远航。
公元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郑和告别了欢送的官员和黎民百姓,登上船队中大的船只--宝船,缓缓向东驶去。这只船队总共有208艘船,光是长44丈、宽18丈的宝船就有62艘,其中有航海技术人员、管理事务人员和翻译、医生等。
郑和此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相互间的了解,发展了海外贸易。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28年的航海活动,耗尽了他的心血。宣德八年三月中旬(公元1433年4月上旬),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后一次航行的归途中,病死在印度半岛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
2.《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
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同年9月10日起生效。《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